日前,記者到寧都縣釣峰鄉源尾村萬畝生態黃金茶園采訪時看到,村黨支部書記謝謀發正帶領茶農們給茶樹除草、澆水、施肥。今年56歲的謝謀發,自2003年擔任源尾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始終把村里的事當作家里的事,把村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黃金茶園產“黃金”
源尾村位于寧都縣西北部,距離縣城40多公里,是“十三五”貧困村,全村383戶,其中貧困戶有62戶。如何實現興村富民?身為村黨支部書記的謝謀發倍感壓力。
2014年,謝謀發與村“兩委”干部一起商議后,分別引進了油茶、甜橘柚、黃梔子、黃金茶等品種進行試種和比較。源尾村人均耕地少,且碎片化分布,但氣候濕潤溫和,適宜黃金茶的生長。黃金茶生產周期短、效益高,村里接觸的黃金茶基地的老板張國海從業10余年,經驗豐富,有較好的投資基礎,銷售渠道穩定。通過多方比較,最終,謝謀發和村“兩委”一班人選定黃金茶作為村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說干就干。從此,謝謀發帶領村民起早貪黑,流轉土地,宣傳政策,每天工作時間將近12個小時。謝謀發的妻子廖四秀對丈夫既心疼,又支持。她說:“有農活的時候,天沒亮他就起床了,干完家里的農活,早上8點就去村里上班,一忙起來深夜才回家。”
接受新生事物,群眾總有個過程。村民謝亦波一開始并不同意出租山地種植黃金茶。“雖然租金不多,但是茶葉長在山上,我們可以到茶園務工,有條件的可以認購茶園一起分紅。”謝謀發遇到不理解的群眾,就三番五次上門做工作。
村民謝貽新早年在外務工導致手部傷殘,為幫助他擺脫貧困,謝謀發安排他到黃金茶基地務工。很快,憑借自身努力,謝貽新由一般員工提升為管理員,并順利摘掉貧困帽。在謝謀發的培養下,2016年謝貽新光榮入黨。入黨之后,謝貽新的干勁更足了,育苗、管理、炒茶樣樣在行,已成為黃金茶基地里的“土專家”。
據了解,源尾村黃金茶基地長期雇用勞動力近百人,目前有30多名脫貧戶參與其中。2015年以來,該基地每年支付勞務工資150萬元,平均算下來,每名村民每年的工資性收入達1.5萬元,黃金茶園產“黃金”的設想已變為現實。
以茶為媒興旅游
謝謀發說,源尾村黨支部按照“支部找出路,集體有收入,黨員當大戶,群眾能致富”的思路,通過盤活現有資源,引進龍頭企業,集中連片開發茶葉基地6000多畝,村集體出資認購300畝,引領黨員群眾帶頭種植黃金茶,并探索出貧困戶以產業扶貧獎補資金入股認購村集體茶園、參與茶園收益分紅的新路子。2019年,源尾村集體茶園收益16.8萬元,實現了村集體與貧困戶“雙贏雙脫貧”目標。
釣峰鄉紀委書記溫欣是掛點源尾村的鎮領導。他告訴記者,源尾村在謝謀發的帶領下,把資源優勢變為經濟效益,找到了一條持續穩定增收的路子,使一個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脫貧攻堅的示范村。2017年,謝謀發被評為“全市脫貧攻堅優秀村支部書記”。
“這幾年,我們源尾村產業做大做強了,村集體有收入了,村容村貌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下一步,我們要以茶為媒,把鄉村旅游搞起來。”謝謀發的思路越來越寬,工作也越來越忙。他說,黃金茶基地正致力于打造集種植、旅游、休閑、觀光和娛樂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園。
謝謀發說,去年開始,村里重點打造了黃金茶基地沿線4公里村組的新農村建設,著力優化了道路、廣場等各項基礎設施,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面貌得到了較大轉變,已逐步有了鄉村休閑游的雛形。同時,村里成功爭取并納入到黃陂河省級濕地公園試點范圍和縣級自然保護區桃山界內,境內實行全封山政策,在開發茶產業時,將大量荒山利用起來,注重開展水土保持措施,也保護了當地良好的自然生態。
如今的源尾村山清水秀,茶園飄香,不少游客慕名而來。借助鄉村振興政策,源尾村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村民們一同奔向小康生活。
(來源:贛南日報 特約記者 曾嶸峰 記者 余書福)
贛州城投
贛州土地置業
贛州建工集團
民晟實業公司
紀檢舉報平臺
日前,記者到寧都縣釣峰鄉源尾村萬畝生態黃金茶園采訪時看到,村黨支部書記謝謀發正帶領茶農們給茶樹除草、澆水、施肥。今年56歲的謝謀發,自2003年擔任源尾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始終把村里的事當作家里的事,把村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黃金茶園產“黃金”
源尾村位于寧都縣西北部,距離縣城40多公里,是“十三五”貧困村,全村383戶,其中貧困戶有62戶。如何實現興村富民?身為村黨支部書記的謝謀發倍感壓力。
2014年,謝謀發與村“兩委”干部一起商議后,分別引進了油茶、甜橘柚、黃梔子、黃金茶等品種進行試種和比較。源尾村人均耕地少,且碎片化分布,但氣候濕潤溫和,適宜黃金茶的生長。黃金茶生產周期短、效益高,村里接觸的黃金茶基地的老板張國海從業10余年,經驗豐富,有較好的投資基礎,銷售渠道穩定。通過多方比較,最終,謝謀發和村“兩委”一班人選定黃金茶作為村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說干就干。從此,謝謀發帶領村民起早貪黑,流轉土地,宣傳政策,每天工作時間將近12個小時。謝謀發的妻子廖四秀對丈夫既心疼,又支持。她說:“有農活的時候,天沒亮他就起床了,干完家里的農活,早上8點就去村里上班,一忙起來深夜才回家。”
接受新生事物,群眾總有個過程。村民謝亦波一開始并不同意出租山地種植黃金茶。“雖然租金不多,但是茶葉長在山上,我們可以到茶園務工,有條件的可以認購茶園一起分紅。”謝謀發遇到不理解的群眾,就三番五次上門做工作。
村民謝貽新早年在外務工導致手部傷殘,為幫助他擺脫貧困,謝謀發安排他到黃金茶基地務工。很快,憑借自身努力,謝貽新由一般員工提升為管理員,并順利摘掉貧困帽。在謝謀發的培養下,2016年謝貽新光榮入黨。入黨之后,謝貽新的干勁更足了,育苗、管理、炒茶樣樣在行,已成為黃金茶基地里的“土專家”。
據了解,源尾村黃金茶基地長期雇用勞動力近百人,目前有30多名脫貧戶參與其中。2015年以來,該基地每年支付勞務工資150萬元,平均算下來,每名村民每年的工資性收入達1.5萬元,黃金茶園產“黃金”的設想已變為現實。
以茶為媒興旅游
謝謀發說,源尾村黨支部按照“支部找出路,集體有收入,黨員當大戶,群眾能致富”的思路,通過盤活現有資源,引進龍頭企業,集中連片開發茶葉基地6000多畝,村集體出資認購300畝,引領黨員群眾帶頭種植黃金茶,并探索出貧困戶以產業扶貧獎補資金入股認購村集體茶園、參與茶園收益分紅的新路子。2019年,源尾村集體茶園收益16.8萬元,實現了村集體與貧困戶“雙贏雙脫貧”目標。
釣峰鄉紀委書記溫欣是掛點源尾村的鎮領導。他告訴記者,源尾村在謝謀發的帶領下,把資源優勢變為經濟效益,找到了一條持續穩定增收的路子,使一個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脫貧攻堅的示范村。2017年,謝謀發被評為“全市脫貧攻堅優秀村支部書記”。
“這幾年,我們源尾村產業做大做強了,村集體有收入了,村容村貌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下一步,我們要以茶為媒,把鄉村旅游搞起來。”謝謀發的思路越來越寬,工作也越來越忙。他說,黃金茶基地正致力于打造集種植、旅游、休閑、觀光和娛樂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園。
謝謀發說,去年開始,村里重點打造了黃金茶基地沿線4公里村組的新農村建設,著力優化了道路、廣場等各項基礎設施,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面貌得到了較大轉變,已逐步有了鄉村休閑游的雛形。同時,村里成功爭取并納入到黃陂河省級濕地公園試點范圍和縣級自然保護區桃山界內,境內實行全封山政策,在開發茶產業時,將大量荒山利用起來,注重開展水土保持措施,也保護了當地良好的自然生態。
如今的源尾村山清水秀,茶園飄香,不少游客慕名而來。借助鄉村振興政策,源尾村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村民們一同奔向小康生活。
(來源:贛南日報 特約記者 曾嶸峰 記者 余書福)